- Oct 15 Sat 2011 09:00
一生最後一次
- Jul 20 Wed 2011 23:05
蓮華色尼(四)
蓮華色,這歷盡滄桑的一個美人,也是宿根深厚的一個女人,當她出家之後,一切的生活行為,一切的修持方法,她好像是不用學習就已懂了的;但她卻是一個最勤奮最精進的比丘尼,她對僧團中、佛法內,一切的一切,都能以最認真、最虔敬、最懇切的態度,去學、去行。在俗之際,她是個浪漫風流的風塵女人,出家之後,卻是個持律謹嚴的頭陀行者。故在不久之後,她便證了小乘聖者的最高境界──阿羅漢果。並且由於她的宿願所致,當她證到阿羅漢果之後,她在聖比丘尼之中,佛陀許為神通第一。尼眾僧團中如果有了外侮的事件,也往往就由蓮華色聖比丘尼以神通的力量來解決應付。比如有一位妙賢聖比丘尼,雖證四果,但無神通,致被阿闍世王的臣屬幽禁改裝而獻與阿闍世王,伴同睡了一夜,受了玷污,第二天一早,便由蓮華色聖比丘尼,以神通力飛臨王宮上空,教授妙賢聖比丘尼修發了神通,一同飛返尼寺僧團。
對她自身來說,神通也是有用的。當她身為王舍城的妓女之時,她曾告知一個貧窮的少年,等到有了五百金錢時,再來找她。後來,她雖出了家,那個少年為求一親她的芳澤,終以苦力賺到了五百金錢,念念不忘地要找蓮華色,從王舍城打聽,明知她已出了家,仍然追踪到了舍羅伐城。很巧的,蓮華色在野外用功,被他見到了,見她的容顏光華,比往日更加好看了。他拿出了金錢,要求蓮華色履行昔日的諾言,蓮華色此時已是四果的離欲羅漢,為了戒律,為了聖果,她是不受五欲也不能再受五欲了。但那少年,依舊死纏不放,蓮華色無可奈何,只好問他愛什麼?回說愛她的身體細滑而芳香。蓮華色便虛與委蛇,說要先解小便,便進了廁所,塗了一身的大便。這樣一來,總算暫時嚇退了那個少年。過些時又給那個少年遇到,她問他愛她什麼,回說愛她美麗的雙眼,她便以神通,隨手取出了鮮血淋漓的眼珠送他,那個少年卻以為她是以魔術欺騙他,所以打了她一頓。第三次,蓮華色乞食歸來,忘了將房門關好,一個婆羅門的少年,便偷偷地跟踪而至,進了她的房間,首先伏在床下,等到蓮華色睡熟了,他便上了她的床,污了她聖潔的身體!待她醒時,始知不對,即以神通,飛昇空中,嚇得那個少年,立即昏了過去,不久就死了,並以此罪而生墮地獄!佛制,尼眾不住阿蘭若處,不得不關上房門睡眠,與這是有關係的。
- Jul 20 Wed 2011 23:03
法與姑娘
但是,這是一個問題,因為佛制比丘及比丘尼的出家受戒,必須先求得父母的同意,受戒也得親自在僧團之中請求舉行,如今為了法與聖者,竟然例外方便,所以當比丘們隨佛回到精舍之後,就有些人請示佛陀:「世尊慈悲,我等有疑,未知能否請佛開示?」
「世尊已經應允你們了。」佛陀說。
- Jul 20 Wed 2011 22:58
求度出家的條件
有些人以為出家做和尚,乃是最容易的事,只要頭髮一剃,衣服一換,便是和尚了。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詢問出家人:「做和尚要些什麼條件呢?」他們所能得到的解答,也是很簡單的,不是說:「不要什麼條件,只要能有信心就行了。」便是說:「條件多哩,一時間也說不清的。」
實際上,佛法之前不但人人平等,而且一切眾生,都是平等的,所以凡是人,都有資格出家,不論貧富貴賤,智愚聖凡,佛門之中,無不容納。所以出家是很容易的。然而,平等者,只是立腳點的基本平等,並非毫無鑑別的一律收容,否則佛教便將成為一個藏污納垢的垃圾桶了!所以,學佛(不即是出家)的條件是來者不拒,出家的要求則有十三重難與十六輕遮,現在分列如下:
- Jul 10 Sun 2011 11:44
聖嚴法師教禪坐
打坐的功能有三項:第一是達到身心平衡,第二是達到精神穩定,第三是達到智慧心及慈悲心的開發。
身心平衡: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,這就是身心健康。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,心理脆弱像老鼠,就不能說健康。
- Jul 06 Wed 2011 20:17
糾葛
人與人的對立是與生俱來的,所謂愛恨交加,因為愛的時候,若沒有給對方全部,彼此之間就會產生恨;就算給了他全部,他或許還是會質疑:「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真心愛我?你現在所說的是不是在欺騙我?」戀愛中的情侶或是夫妻之間,經常會問這些無聊的問題。
此時,應該先問自己是不是真心全部給了對方,就是將人心比己心,將己心比人心。在愛別人的同時,你希望人家百分之百的愛你,而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愛對方呢?
- Jul 06 Wed 2011 20:16
天無絕人之路
人只要還有一口呼吸,就不要對自己失望,因為對自己失望就等於放棄自己;若選擇自殺,那是逃避責任。即使現在逃掉了,未來還是必須償還。
看別人站在高峰上,不要以為上高峰是很舒服的,認為登峰造極非常威風,事實上要上高峰之前的過程是滿辛苦的。對於已登上最高峰的人而言,自己心裡應該清楚,接下來必然會往下走,但心裡不是失意,而應該歡喜,告訴自己,這下子又可以省一點力,準備要往下走了。因為下坡比上坡輕鬆,只是當走下坡的時候,別人會看不到你,也沒有風光了,但還是要不斷努力。
- Jul 06 Wed 2011 20:14
人生若夢誰都會說,終生作夢怎麼不醒
如果愛沒有條件,彼此之間互動時只有付出,而沒有想要得到回饋,這樣就不會由「愛」產生「恨」或「怨」。因為如果彼此沒有想要求得回報,而覺得我對你好是自己願意的,對方接受,就是我的快樂;如果對方不接受,也沒關係,尊重對方的需求和想法。這樣聽起來好像很傻,也沒有交換的條件,但這是最健康的辦法,否則彼此之間就會產生恨了。
- Jun 20 Mon 2011 21:23
自殺過的人有資格學佛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