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種種惡業是由它出頭,造種種善業也是由它出面,墮落以它為禍首,修行也是它的功勞。它就是本周主題:「第六意識」。
第六識在八識中表現力最強,可說是人類心理活動的綜合中心。精采課程一同來探索,「地六意識」對我們身心的影響,了解他的功能與特殊之處,將使我們超越煩惱,得到真正的歡喜自在。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日常生活裡,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,盼望能有貴人相助。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,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,甚至埋怨對方:「你只幫了一點忙是不夠的,應該繼續幫下去才對!」更有甚者,貴人已經出現在眼前了,卻還有眼不識泰山,認為對方多管閒事。
如果遇到存有這種心態的人,就像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」,呂洞賓因為好心,拿了一些食物餵狗,結果這隻狗不但不感激,還反咬他一口。社會上這種情況其實很多,你幫了對方的忙,他不但不知道感恩,甚至怪你多事,這種人不管你再怎麼善待他,他就是不滿意,可能還會反過頭來恩將仇報。遇到這種事,實在讓人心裡很難平衡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?   人的生活,是為了提昇自己的品質,成長自己的品德。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是無知的,一天一天長大之後,如果不提昇自己,不是跟動物一樣嗎?既然生而為人,就要漸漸地在普通人之中,變成一個能夠影響他人的普通人,這就是生命的意義。   生活,是為了成長;生命,則是將自己生命的資源與他人共享。所謂資源,就是指自己的心、頭腦、身體,以及所擁有的財富。將我們各式各樣的資源分享給社會,生命的價值就會跟社會、歷史銜接起來,不僅能影響當代的人,對未來的人也會有影響。至於有沒有名氣並不是問題,與人分享,才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。   我們要做一個完整的人,至於要如何變得完整,就要不斷地自我成長
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30 Mon 2011 01:16
  • 夜曲

屋前探月
探得的  可還是如昨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30 Mon 2011 00:42
  • 聽雨

今夜雨絲簌蔌   扣窗昵喃 
微步  傾聽雨聲淅瀝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通常一個人有沒有耐性,和他所生長的環境、家庭因素,以及受教育的過程都有關係。有的人是由於成長過程發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況,性格才突然變得沒有耐性;但也有的人本來沒有耐性,後來因為所處的環境,所謂「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」,讓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,漸漸地也變成有耐性的人。因此,耐性不是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的事,並不是沒有耐性的人就永遠都沒有耐性。
我們之所以會對某個工作或是某個人付出耐性,首先是覺得那件事應該做,也很喜歡去做,而且一定要完成,所以必須要有耐性;其次則是認為既然這種工作或者是這個人,要逃避也逃避不了,那麼只有付出耐心來處理。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23 Mon 2011 21:39
  • 一心

一心

1年前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23 Mon 2011 21:37
  • 果願

佛教講諸法無常,
而且無常的東西時時變化、處處變化,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分寸,一種是主觀的分寸,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,因為每一種情況都有主觀的因素,所以是主觀的。另一種是公認的分寸,但不一定是合理的。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分寸要掌握得很準,根本不可能。

即使是法官判案,也不可能完全根據法律條文,有時也要用他自己的智慧,順情、論理、依法來判案子。法律條文雖是客觀的、公正的,但有其成文的時代背景,不見得完美無缺。因此當事件發生時,往往不能夠全部套用法律條文,而是要用智慧來衡量,因此,分寸要掌握得準確是很困難的。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章 真愛之語

  我們要與家人、心靈契合的朋友一起修行,因為我們很難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就,我們都需要盟友。在過去,我們與家人、朋友的關係可能是建立在使彼此受更多苦,以及與日俱增的憤怒上。但是現在,我們要開始改變,要以照顧好彼此的哀傷、憤怒與挫折而結盟,要共同商討重建和平的策略。

常頂〈林建宗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